找回密码
 加入流式中文网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60|回复: 0

如何保证饮用水的安全?实时流式细胞术搭配MCCD或许可以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昨天 20:4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亲爱的FLOWER,加入流式中文网,一起讨论,一起学习,享受更多福利吧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加入流式中文网

×

在日常生活中,饮用水安全常被我们视作理所当然应具备的条件。但事实上,水源污染、极端气候事件以及水处理设施运行的不稳定情况仍时有出现,即便在发达国家亦是如此。

水源中的微生物污染可能在数小时内迅速扩散,传统方法难以实现快速响应。目前部分在线监测手段依赖间接指标,如浊度、pH、电导率或余氯,这些虽然能够反映水处理系统的变化,却无法精确捕捉到微生物群落层面的异常。

传统的水质检测手段,如异养菌平板计数,虽然可靠,却常常需要2至7天的培养时间,难以对突发的微生物污染做出快速响应。

Sadler MC等人结合了流式细胞术与在线算法模型——微生物群落变化检测模型(MCCD),通过提取“细胞指纹”,将微生物群落变化转化为一个量化的异常得分(outlier score),以更早发现异常波动,以期为饮用水安全构建一道智能防线。

MCCD模型的原理

该模型的核心分为两步:
- 步骤一:计算微生物指纹。 研究团队采用了“概率设门(Probability Binning)”算法,在FL1(绿色荧光)和SSC(侧向散射)两个参数空间上将细胞事件空间划分为32个区间。每个区间的事件数大致相同,所形成的指纹向量能全面反映微生物群体的形态分布,而非单一的数量信息。
- 步骤二:最近邻距离计算异常得分。基于已知“正常状态”的参考期指纹数据,模型利用k-近邻算法计算每次新测量数据与参考集的最小距离,作为异常得分。得分越高,代表样本偏离正常微生物群落越远,表明可能存在污染。

两项关键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效果
1、模拟污染实验:在一项计算机模拟实验中,研究人员将处理后饮用水中的FCM数据与四种病原菌(大肠杆菌、粪肠球菌、铜绿假单胞菌、R. pickettii)的数据按10%、25%、50%的比例“混合”,结果发现:
- 尽管这些掺杂并未造成细胞浓度的显著增加(因为本底波动太大),
- MCCD模型却能线性识别污染程度(R² = 0.98)。

下图可见,模拟污染实验中,只有异常得分(橙线)准确反映病原菌比例的变化,而细胞浓度(蓝线)和HNA%(灰线)则波动不定:

2025-07-21_20.41.57@2x.png

2、真实环境下的污水注入
- 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水流系统模型,在1L搅拌容器中持续流入自来水,并以极低比例(<3%)注入处理后的生活污水。监测一周共记录343个样本,MCCD得分在每一次注水后均显著上升,而在对照组(注入自来水)中未观察到波动,进一步证实该模型对低浓度污染也非常敏感(R² = 0.92)。

下图可见,在真实实验污染中,七次污水注入均引发异常得分的显著升高,而细胞浓度和HNA%的变化不明显,很容易被误认为正常波动:

2025-07-21_20.43.35@2x.png

由此可见,MCCD模型的异常得分更具特异性:
不依赖时间顺序,可应对突发异常;
即使污染导致细胞浓度仅轻微提升,也能准确识别;
* 可实现与流式仪器联动,形成实时预警系统。


MCCD模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其通用性。作者将其与另一种指纹计算方法PhenoFlow结合,同样能稳定识别污染事件。未来可整合更多生物信息学算法,如高维特征降维、聚类算法,进一步增强指纹的表现力和模型灵敏度。

总体可见,这种可与现有流式细胞仪整合的、自动化、实时、高灵敏度的饮用水微生物监测系统。相比传统方法,不仅提升了预警能力,也为突发事件处置赢得了宝贵时间,避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影响。

  1. 参考文献:Sadler MC, Senouillet J, Kuenzi S, Grasso L and Watson DC (2020) Computational Surveillance of Microbial Water Quality With Online Flow Cytometry. Front. Water 2:586969. doi: 10.3389/frwa.2020.586969
复制代码

流式中文网FlowGuard®流式专用保存液,无需冻存,稳定保护各类流式样本,从容完成实验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流式中文网

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

手机版|流式中文网 ( 浙ICP备17054466号-2 )

浙公网安备 33038202004217号

GMT+8, 2025-7-22 20:15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