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加入流式中文网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260|回复: 0

“免疫衰老”提前降临:类风湿关节炎的幕后推手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5-9-8 09:08:2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亲爱的FLOWER,加入流式中文网,一起讨论,一起学习,享受更多福利吧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加入流式中文网

×
“我才四十出头,关节就老得像七十岁?”——在风湿免疫科的诊室里,这样的感叹并不罕见。过去,医生把类风湿关节炎(RA)视作一种“慢性炎症”,却很少有人追问:为什么患者明明正值壮年,免疫系统却呈现出“退休”状态?  
2025年9月,英国伯明翰大学 Karim Raza 团队在《eBioMedicine》发表的长文给出了答案:免疫衰老并非 RA 的“后果”,而是悄悄启动疾病的“开关”;在关节还只有隐痛、尚未肿胀的“临床可疑关节痛(CSA)”阶段,衰老的烙印就已经写进了 T 细胞、B 细胞乃至分子信号里。今天,我们就把这篇涉及224 例样本、770条基因、8色流式panel的研究,拆成一段段可以读懂的故事,带你看清“免疫衰老”是如何一步步把关节推向失控边缘。

为什么是“衰老”而不是“炎症”?  
RA 的平均发病年龄是 50–60 岁,但早在 2010 年,Weyand 团队就发现患者T细胞的端粒比同龄人短 20 年,相当于“免疫年龄”提前退休。问题是:  
- 这种提前衰老是“慢性炎症烧出来的”,还是“先天老化加速的”?  
- 如果能在关节痛都还没定型前捕捉到衰老信号,是不是就有机会按暂停键?  

带着这两个疑问,Raza 团队设计了 BEACON 前瞻性队列,一口气把疾病进程分成5段:  
1. 健康对照(HC,n=69,平均 57 岁)  
2. 临床可疑关节痛(CSA,n=32,平均 46 岁)——只有隐痛,无肿胀  
3. 未分化关节炎(UA,n=44,平均 52 岁)——有肿胀,但还没达标分类  
4. 早期 RA(症状 ≤3 个月,n=23)  
5. 确诊 RA(症状 >3 个月,n=56)  

所有患者入组前都没用过甲氨蝶呤、生物制剂等 DMARD,最大限度排除了“治疗污染”。

分析过程
研究团队采用高维流式细胞术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(PBMCs)进行了精细分型。
- 样本处理:取肝素抗凝全血12 ml,使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s,冻存于含10% DMSO的胎牛血清中,-80°C保存。
- 抗体染色:冻存细胞复苏后,与多种抗体组合在4°C避光染色30分钟。所用抗体包括:
  • T细胞标记:CD3、CD4、CD8
  • 记忆/初始表型:CCR7、CD45RA
  • 活化标记:CD69、CD154
  • 衰老标记:CD28、CD57
  • 近期胸腺迁出细胞(RTE)标记:PTK7
  • 转录因子:Foxp3(Treg)、RORγt(Th17)

- 设门策略:
  • 先用死活染料排除死细胞;
  • 圈选CD3+ T细胞,再分CD4+与CD8+;
  • 根据CCR7和CD45RA表达将T细胞分为4亚群:初始型(CCR7+CD45RA+)、中央记忆型(CCR7+CD45RA−)、效应记忆型(CCR7−CD45RA−)、终末分化效应记忆型(EMRA,CCR7−CD45RA+);
  • 衰老T细胞定义为CD3+CD28−CD57+。
  • B细胞分析:使用IgD和CD27将B细胞分为初始B细胞(IgD+CD27−)、非转换记忆B细胞(IgD+CD27+)、转换记忆B细胞(IgD−CD27+)和双阴性B细胞(IgD−CD27−)。再额外加 CD24/CD38 抓调节 B 细胞与浆母细胞,CD11c/CD21 抓年龄相关B细胞(ABCs)


2025-09-06_21.14.51@2x.png

此外,还通过Luminex多因子检测技术分析了血清中10种炎症细胞因子,并用NanoString nCounter平台对770个基因进行转录组分析。


衰老痕迹时间线  
1、胸腺“提前关门”  

健康人外周血里 PTK7+CD45RA+ 的初始 CD4 约占 4.8%;到了 CSA 阶段就跌到 3.2%(p=0.045),UA 继续降到 2.9%(p=0.041),早期 RA 2.5%,确诊 RA 仅 2.1%(p<0.003)。IL-6 水平与 RTE 呈显著负相关(r=−0.30,p=0.019),提示炎症本身就能把“新兵训练营”提前关掉。  

2、初始 T 细胞“仓库”告急  

CD4+ 初始细胞比例:HC 32% → CSA 22% → UA 20% → 早期 RA 18% → 确诊 RA 16%,每一步下降都 p<0.0001。更糟的是,补偿性扩增的中央记忆和 EMRA 细胞在 UA 阶段就显著升高,说明免疫系统试图“拆东墙补西墙”。  

3、衰老样T细胞只在“正式达标”时才爆发  

CD28−CD57+ CD4 细胞在 CSA/UA 阶段与健康人无差异(p>0.8),一旦跨进 RA 门槛,频率从 4% 跳到 16%(p<0.001),同时 CDKN1A(p21)、HRAS、KLRG1 等衰老基因表达同步上调——“衰老”不是慢慢渗透,而是临门一脚。  

4、B 细胞“老年团”提前成团  

双阴性(IgD−CD27−)B 细胞在 CSA 期就显著高于健康人(p=0.031),而 ABC(CD11c+CD21−)比例在 CSA 达 4.2%,UA 4.9%,早期 RA 6.1%,确诊 RA 8.3%(p<0.0001)。更关键的是,ABCs 数量与抗 CCP 抗体滴度呈正相关(r=0.40,p=0.012),提示它们不只是“衰老”,还在“造炸弹”。  

5、免疫年龄(IMM-AGE)积分:一条曲线看全程  
研究采用 Alpert 2019 年发表的 IMM-AGE 算法,把 8 个亚群比例丢进公式算出“免疫年龄”。HC 平均 57 岁,CSA 59 岁(p=0.29),UA 直接跳到 66 岁(p=0.052),早期 RA 70 岁,确诊 RA 73 岁(p<0.001)。换句话说,从“可疑痛”到“未分化肿”这短短一步,免疫年龄被瞬间拉老 7–10 年。


对 30 例年龄、性别、BMI、种族完全匹配的样本做 770 基因 NanoString:  
- 自噬相关 ATG7 在 CSA/UA 阶段就显著下调(fold↓≈2.1),意味着“细胞垃圾清运队”开始罢工;  
- 衰老分泌表型(SASP)基因——IL-23、SERPINB2、CXCL1——在 RA 组全面上调,与流式看到的 Th17、CD28− T 细胞扩增遥相呼应;  
- 能量代谢酶 G6PD 下调、DUSP4 上调,提示 T 细胞被迫走“老化代谢路线”,产生更多 ROS,进一步加速衰老。  

从“衰老”到“治病”:我们能在哪一步进行提早干预?  
1、预测:IMM-AGE+ABC 有望补位ACPA(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)

在 24 个月随访里,32 例 CSA 有 9 例最终发展成 RA。基线 IMM-AGE 每增加 1 岁,转化风险提高 18%(OR=1.18,95%CI 1.03–1.35)。如果把 ABC 比例≥5% 加进来,敏感性 89%,特异性 78%,比单用 ACPA 更准。  

2、干预:老药新用已现曙光  
- 二甲双胍——现有小样本 RCT 显示 6 个月 DAS28-CRP 下降 0.8,IL-6 下降 35%,且上调 LC3-II,恢复自噬。  
- 亚精胺——体外实验 2 μM 即可让 CD28− T 细胞比例从 18% 降到 9%,同时恢复端粒酶活性。  
- 清除衰老细胞的“ senolytics”——达沙替尼+槲皮素(DQ 方案)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里 3 周就把循环 SASP 因子降了 40%,理论上同样适用于 RA。  

目前证据来自体外或小型试验,下一步需要把“免疫年龄”作为终点,开展多中心、随机、对照的二级预防研究

  1. 参考文献:Raza K, Sharma-Oates A, Padyukov L, et al. Specific features of immune ageing are detected in the earliest stag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development. EBioMedicine.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1, 2025. doi:10.1016/j.ebiom.2025.105900
复制代码

组织样本处理不好?流式中文网原研的魔滤®魔杵®套装,低成本解决,高质量收获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流式中文网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流式中文网 ( 浙ICP备17054466号-2 )

浙公网安备 33038202004217号

GMT+8, 2025-10-25 05:30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